每周市场信息汇总(6月30日至7月4日)
一、本周信托市场资讯
二、本周权益市场资讯
三、精选基金产品上周表现
四、城投债市场资讯
1、 “化债”切换至“稳增长”: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提速。据媒体报道,2025年上半年,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达5.49万亿元,主要受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和“化债”置换债券密集发行影响。其中,“化债”成为头等要务,包括1.8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及4648亿元用于存量项目的新增专项债。展望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预计三季度将发行约1.47万亿元,重点支持项目建设、化解债务、清偿拖欠账款及土地收储。财政部强调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使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助力稳增长政策落地。
2、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逾七成评级AAA。据媒体报道,自5月份科技创新债券(下称“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科创债热情持续高涨。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从发行人的性质来看,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是科创债发行主力。截至目前,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3118.32亿元,占比49.90%;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2260.57亿元,占比36.18%;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合计发行科创债870.10亿元,占比13.92%。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的情况下,5月7日以来,科创债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均不低于AA,其中主体评级为AAA的债券有313只,占比74.70%。
3、上半年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规模超1545亿元,城商行“一骑绝尘”。2025年上半年,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加速“补血”的半年。据财联社梳理,这半年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达到154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其中城商行发行占比超95%。根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合计发行52只“二永债”,规模为812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其中,二级资本债3894.6亿元,永续债4231亿元。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共发行33只“二永债”,规模为1545.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远超整体商业银行水平。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近日对媒体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加快补充资本,一方面是由于政策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目前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相关指标确实有待提升。
五、港险市场资讯
1、香港保险业界称已为粤车南下做好准备,将针对性设计保单及保费。据香港电台网,香港政府争取今年11月实施粤车南下,预计今年内会有粤车进入香港市区,初步每天100个名额。所有使用口岸停车场和入境市区的粤车,都要购买第三者风险保险。香港立法会议员称,香港的保险公司都已准备好相关保险安排,初步申请人可通过保险公司的网页等购买,香港保险业联会亦会在网上增设粤车南下的专区,但由于目前法例下,香港保险公司不能在内地做宣传及推销产品,希望将来理顺后,能便利粤车南下申请人投保。他又说,预料粤车在港逗留时间不会很长,保险业界将设计一些短期保单,保费亦会相应调整。
2、今日起香港保险7%演示收益终结!“保险突击战”背后高回报能否实现?6月30日深夜11点,香港某保险公司签约室依然灯火通明。保险代理人莎拉正忙着为最后一波赶在政策调整前投保的内地客户办理手续。再过一小时,这些标榜“年复利7%”的保单就将正式下架。窗外,海港城港威大厦的缴费柜台前仍排着长队,有人拖着行李箱匆匆赶来,有人攥着提前准备好的美元现钞焦急等待。这场“打飞的投保”的疯狂冲刺,源于香港保监局的一纸新规:7月1日起,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将从7%下调至6.5%。保险中介们高喊“最后的窗口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高演示收益率的“噱头”与实际回报的落差、漫长的兑现周期以及市场波动风险。
3、香港保监局处罚世纪投资及一家经纪公司,涉客户帐目及保险违规。7月2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对世纪投资策划有限公司及一家未具名经纪公司实施纪律处分,因前者未能分开备存独立客户帐目,后者未购买足够的专业弥偿保险。世纪投资作为前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屡次违规包括未将客户款项存入独立帐户、滥用款项及未及时缴交保费,违反前自律规管制度。另一家经纪公司因错误计算专业弥偿保险要求,造成1180万元差额,被罚款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