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市场信息
一、市场信息
1、上市公司投资信托理财回暖:机遇与风险并存。4月2日,上市公司对信托理财产品的大额认购引发市场关注。海信家电在2025年2月27日至3月18日期间,认购金谷信托理财产品金额高达26.1亿元。老牌百货企业百大集团也于3月26日发布委托理财公告,自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3月24日,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金额达到披露标准,其中购买中诚信托产品1000万元,华宝信托产品2000万元。这一系列操作,再度将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这一现象推到台前。
2、上海信托2024年实现营收31.40亿元,净利9.57亿元。4月2日,浦发银行(股票代码:600000.SH)公布2024年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信托”)合并管理规模9,144.05亿元,净资产256.23亿元。报告期内,上海信托实现合并报表营业收入31.40亿元,净利润9.57亿元。浦发银行表示,上海信托积极按照信托业务三分类要求推进本源化转型,努力培育主动管理能力、赋能实体经济能力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能力,不断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在市场上树立了品牌形象,综合实力居全国信托公司前列。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信托成立于1981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2016年3月,浦发银行完成向上海信托原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发行普通股股份购买上海信托股权的交易,成为上海信托的控股股东。上海信托现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浦发银行持有其97.33%的股份。
3、行业首例!又见银行宝宝类产品退场!4月1日,浙商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因业务调整需要,该行将从2025年4月14日起终止提供“增金宝”服务。称,根据《浙商银行“增金宝”服务协议》约定,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一、“增金宝”服务终止后,本行将全额支取“增金宝”余额(含本金及利息)至客户签约账户。相关交易明细可通过浙商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营业网点等本行指定的渠道进行查询。二、“增金宝”服务终止后,本行不再对客户“增金宝”签约账户的活期存款余额进行自动转存处理。今日咨询浙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对方回表示,“增金宝”目前已不支持新签约,解约后也将无法新签约。为何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在逐渐“退场”?有银行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货币基金,而近年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导致该类理财产品的受众逐渐流向收益率更高、同样可灵活申赎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另一方面,不管是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还是现金管理类产品,主打优势在于申赎便利,支取灵活的,尤其是可以T+0使用资金。然而“货币基金正常赎回都需要T+1才能到账,此类产品快赎相当于银行起到了垫付一天资金的作用。”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该类产品的吸引力下降,并且无法带来中间收入,银行方面可以出于成本考量放弃该业务。